先說明,佛陀是我個人的偶像。 

images  

佛教一直給人悲觀的感覺--  遁世、捨棄、一切空。這與佛陀本身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有關,而這又與其飲食習慣有正相關。

營養學研究:不攝取B群(尤其是B12),則與憂鬱脫離不了關係。而純素是沒辦法獲得此元素的,除非吃海藻類、啤酒酵母,但是佛陀在世時的活動區域没能有此類食物。
此外,油脂類高的食物能刺激荷爾蒙分泌,從佛陀寫實畫作來看,祂老人家實在太瘦了,因此分泌的賀爾蒙理應不足,進而造成思想衝勁也不足。

此外,雙盤長期打座的關係,佛陀股間筋已經拉開,也沒辦法快速跑步,所以看來都有緩慢走路的感覺不急不緩、與世無爭,但是事實上也是如此。(這裡不討論傳說中的神足通)。

印度很熱,純素仍可度過冬季,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歐美純素食的人不多,在極地更不可能!且印度還有一個可行吃素的環境,那就是辛香料的攝取。因為腸內若常行無氧發酵的能量吸收,就會產生壞菌,造成毒素進血液、腦部。而常食澱粉、糖類的食物就是造成無氧環境的大元兇。要抑制壞菌可食用大蔥、蒜、奧勒崗葉等辛香料,因此中國北方民族喜食麵食也多愛蔥蒜辣椒。因此不愛吃辛香料的朋友要長期茹素(尤其蛋奶也不吃的話),可能會有一臉菜色(因為無法得到B12而造血不足)、憂鬱、消化系統出問題。

我個人傾向南宋理學家的致中庸之理,也跟現代營養學飮食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如果太燥進、即興之人,則浸潤佛理有助約束自己,如同動物性蛋白質過量沒有葉菜類輔佐,則像是米國大胖子般自大且有血管疾病之虞。反之,太温吞、悲觀的人,則需要熱性食物來調整自己的磁場,如曠肉飯。否則予人進取不足避世之感,但是他也不知問題出在哪?在競爭受挫後反而更擁抱教義與團體中取暖。
we are what we ate,
其理於此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文祥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