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  

拜神拜佛決不是跟祂求妻財子祿,
試想:佛祖捨棄榮華、家庭,投身覺者的道路。
道家的神仙亦是如此,如呂祖純陽捨棄功名般。
反而現在的人們去跟祂們求他們捨去的價值觀...這不是種諷斥嗎?

所以我認為拜神、拜佛是種學習與自省的內在之旅。
藉由拜神明檢視自身有無學到做人做事之道理
(如拜土地公則可學習愛護土地、鄉里鄰人互助之理;
拜佛菩薩則可學習慈悲、平等、覺知的大愛精神;拜關公則可依自身仁義禮智信的反思)。

至於拜祖先則較為複雜,但仍決不是祈求祖先保佑在世之人。
其正確心態應該是希望祖先們能放下、告知我們愛祂們並會過得很好
若其在世做的好,我們子孫發揚其精神家風;
若做不好則自省與幫其"漂正基因、遺傳上的缺陷"(真正的懺悔就是「後不再做」)。
至於超渡、持經咒等,則是藉由祝禱將正知正見傳遞與祂,祈望祂們早日破我執、法執,提升其目前的處境
(目前我的認知只能定位到惡鬼道與待投胎之靈上)。
跟已死去但仍有過節的家人一定要和解,並非是死者為大,是自己必須過這關堵卡。
君不見,彼此卡的那個點,就是自己本身也有的那個點嗎?

那麼要怎麼求人世間的妻財子祿?
佛家經典上說的清楚,布施得財、法施得智、無畏施得壽。
道在自身求,也符合好壞自身負責的因果之理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文祥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