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一整個心酸...心理學說,人有四種需求:分別是人際關係的和諧(親情、友情、愛情)、健康、金錢、以及自我的實現。
當我們為單項的金錢,而一整個努力往前衝刺的時候,我們還是個完整的人嗎?其他的需求呢? 台大高材生如此,而你我呢?


我想到了九把刀的例子,他窮了很久,一開始寫免費網路小說給大家看,一直到有人願意幫他出版小說時,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,但當時還只是年薪不到20萬的人....而當時的同學若是有進到科學園區,當一個碩士工程師,月薪最差約為4萬多....


現在的成就差別我不多說了,雖然這是很特殊的反例,他自己也說,當作家成功賺到錢的例子非常之少....


但我想說的是,就算當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對於"發現自我的天才"的探索,卻不能或時而停止,而對於人際關係的平衡、身心靈健康的追求等, 一樣要常常與金錢的收入放到天平的兩側上衡量一番!


 


 


《回家的路太遠》    文:柯文哲
 
我的人生太順利了,35 歲就當上主治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,台大一百年來找不到第二個。以世俗的眼光來看,我好像什麼都有了,成就、名利,妻賢子孝。但我不快樂,連家都不想回。

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。我念台大醫學系,不是因為想當醫生,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,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,至於要生幾個孩子,我太太做的主。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卻想不出來。

真可笑,一個 45 歲的男人,還在領壓歲錢。我沒有養過父母,爸爸比我還會賺錢,到台大上班的第一天,他對我說:「 工作不要失去人格,放手去做,反正你的退休金我都準備好了。」

我確實很拼,年輕時還有救人的熱情,曾經是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後來發現地獄實在太大,救不完。巡一趟病房,30 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,情感就成了奢侈品,現在我對人完全無感,人的心在想什麼,我不知道、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。

10 年來,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,突然渴望家人的擁抱時,家已經不是個家了。我兒子三歲前沒看過我,因為我回到家都在睡覺,太太指著我跟兒子說:「 這是爸爸。」後來小孩還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。我太太勤儉持家,但我們很少說話,孩子是她的全部,我總覺得我在家是多餘的。

惡性循環吧,我更不想回家了。每天在醫院超過 14 小時,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,有時還故意不回家。在小小的辦公室裡,我寂寞到發瘋,甚至想乾脆出家好了。

最可悲的是,我跟老爸說我想出家,他竟回我:「 那我蓋一座廟給你。」不依循別人為我設計好的模式而活,看來我是永遠都甭想了。還是回家吧,可是回家的路好漫長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文祥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