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:  「道 德 經」 : 第 二 章


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較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
 


我的解釋:


  如果全天下都知道"美"的標準樣式,那麼不合乎的就是"不美"了
 同理,如果全天下都知道"善"的絕對標準,不合乎其標準的"不善"也就產生了。
 但是美醜善惡真找得到絕對的標準嗎?


 此番敘述有點像金剛經說的"空性",善惡美醜無一定標準


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裁員時員工痛苦但是股東支持,是善耶?是惡耶?


 所以有無、難易、長短、高下、和音、前後等只是相對觀點而已,並非絕對標準!


 是故有德性智慧的聖者不能以單一主觀的思考作為行事之標準,


 反而以身作則去體會、視個別觀點而後教化之


 


 萬物不需言辭就能因循常道而規律地運作。


 如同大地生養萬物卻不佔為己有;所以有大作為的人應該不驕傲不攬功。

 而就因為他從不居功,豐功偉績也就一直出現在他身邊了。


 此番敘述有點像經典上說的,越是付出越是富有之意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文祥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